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安全涉及设备、介质、操作、环境等多个维度,需通过系统性措施防范泄漏、冻裂、过载、火灾等风险。以下是保障其运行安全的核心要点:
一、设备本身的安全防护
制冷机组的安全控制
蓄冰设备的防泄漏与冻裂
泵组与阀门的安全运行
-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需设置过载、短路保护,定期检查轴承温度及振动值,避免因机械故障引发火灾或停水导致设备超温。
- 电动阀门需配备限位保护,防止因阀芯卡涩或控制失灵导致管路超压,关键阀门(如旁通阀)需设置手动应急操作装置。
二、载冷剂与制冷剂的安全管理
载冷剂(乙二醇溶液等)的稳定性
制冷剂的安全管控
- 对于使用氨(R717)等有毒制冷剂的系统,机房需设置防爆灯具、防爆风机,严禁明火,操作人员需配备防毒面具,泄漏时启动紧急停机和疏散程序。
- 对于氟利昂类制冷剂,需避免其与高温表面接触(如压缩机电机绕组),防止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三、电气与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
电气系统的防火与防触电
自控系统的可靠性
- 确保 PLC 控制系统、传感器(温度、压力、流量)、执行器(阀门、泵组)的信号传输稳定,避免因数据失真或控制延迟导致系统误操作(如过度蓄冰、冷量分配失衡)。
- 设置多级控制逻辑备份,例如:当自控系统故障时,可切换至手动模式,关键参数(如蓄冰量、出水温度)需配备独立监测仪表,确保人工干预时的准确性。
四、操作与维护的规范性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定期维护与隐患排查
- 每日巡检:检查设备运行参数(压力、温度、电流)、有无泄漏、异响或异味;每周检查蓄冰槽液位、载冷剂浓度及过滤器压差。
- 月度 / 季度维护:清洗冷凝器、蒸发器水垢,检查保温层密封性,校准传感器精度;年度大修时需对蓄冰设备进行水压试验(盘管类),排查结构损伤。
- 建立故障应急预案,明确泄漏、停电、设备骤停等场景的处理流程,定期演练(如制冷剂泄漏时的人员疏散、紧急停机步骤)。
五、环境与结构安全
机房环境安全
结构承重与空间安全
- 蓄冰槽(尤其是大型钢制或混凝土槽体)需定期检查基础沉降,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导致槽体开裂;吊装式蓄冰设备需检查吊架承重螺栓的紧固性,防止坠落。
- 机房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设备与墙体、设备之间预留足够检修空间,确保应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及工具操作通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从设备本质安全、介质管控、操作规范、应急响应等层面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冰蓄冷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同时保障其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