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CWAO)的核心是催化剂,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反应条件温和性及工程经济性。根据催化剂的形态、成分及作用特性,可分为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和复合型催化剂三大类,各类别下又包含多种典型类型,具体分类及特性如下:一、均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指活性组分以离子或分子形式溶解于废水反应体系中的催化剂,反应在均一液相中进行,传质阻力小。
典型类型与特性
- 过渡金属盐类:这是最常见的均相催化剂,如硫酸亚铁(Fe²⁺)、硫酸铜(Cu²⁺)、硫酸锰(Mn²⁺)、醋酸钴(Co²⁺)等。
二、非均相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指活性组分通过负载、掺杂等方式固定在固体载体上,不溶于反应体系,可重复使用,是当前工业级湿式催化氧化工程的主流催化剂类型。根据活性组分不同,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1. 贵金属催化剂
- 活性组分:铂(Pt)、钯(Pd)、钌(Ru)、铑(Rh)等,其中 Ru(钌)因性价比和稳定性优势应用最广。
- 常用载体:氧化铝(Al₂O₃)、二氧化钛(TiO₂)、二氧化锆(ZrO₂)、活性炭等 —— 载体需具备耐高温(200-300℃)、耐高压(2-8MPa)、耐腐蚀(酸性 / 碱性废水)特性。
- 典型应用:
- Ru/Al₂O₃:对含氮有机物(如苯胺、吡啶)降解效率超 90%,高温下不易失活,适用于煤化工、农药废水处理;
- Pt/TiO₂:可在 200℃以下高效分解卤代烃(如氯苯),抗 Cl⁻中毒能力强,适合含卤难降解废水。
- 优势:催化活性极高,抗杂质(S²⁻、Cl⁻)中毒能力强,使用寿命长(1-3 年);
- 局限性:成本高昂(贵金属占比超 70%),仅限高毒性、高价值废水(如制药母液)处理,难以大规模普及。
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活性组分:铜(Cu)、锰(Mn)、铁(Fe)、钴(Co)、镍(Ni)、铈(Ce)等金属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如 CuO、MnO₂、Fe₃O₄、CeO₂-MnO₂)。
- 常用载体:堇青石(蜂窝陶瓷,利于传质)、Al₂O₃、SiO₂、ZrO₂(减少活性组分溶出)。
- 典型应用:
- CuO-ZnO/Al₂O₃:对脂肪酸类废水(如醋酸、丙酸)降解率达 85%,成本仅为贵金属催化剂的 1/10,适用于食品加工、印染废水;
- MnO₂-CeO₂/ZrO₂:Ce 的加入可增强载体耐高温性,抑制 Mn 离子溶出,抗硫中毒能力强,COD 去除率稳定在 90% 以上,适合含硫工业废水;
- Fe₃O₄@SiO₂:磁性载体设计便于反应后通过磁分离回收,减少催化剂流失,降低运行成本。
- 优势:成本低(仅为贵金属的 1/5-1/10)、制备工艺简单(沉淀法、浸渍法),适合规模化工业废水处理;
- 局限性:高温高压下部分金属离子(如 Cu²⁺)易溶出,长期使用可能因积碳、活性组分烧结失活,寿命较短(通常 3-12 个月)。
3. 非金属催化剂
- 典型类型: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管、氮化碳(g-C₃N₄)等碳基材料。
- 作用机制:通过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如羟基 - OH、羧基 - COOH)吸附有机污染物,同时活化体系中的 O₂或 H₂O₂,生成・OH 辅助氧化;部分碳材料(如石墨烯)还可通过电子转移加速反应。
- 优势:无金属离子溶出风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成本极低,且可通过高温(800-1000℃)灼烧再生,重复使用性好;
- 局限性:催化活性远低于金属基催化剂,仅适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辅助处理(如预处理后废水的深度氧化),难以单独降解高浓度(COD>5000mg/L)难降解有机物。
三、复合型催化剂
为平衡 “活性 - 稳定性 - 成本” 三者关系,复合型催化剂通过多组分协同、载体改性或结构设计优化性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工程优化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 贵金属 - 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
- 典型示例:Ru-CuO/ZrO₂、Pt-MnO₂/Al₂O₃。
- 设计逻辑:利用贵金属(如 Ru)的高活性提升降解效率,同时通过过渡金属(如 CuO)降低贵金属用量,协同作用下成本可降低 30%-50%,且抗中毒能力优于单一过渡金属催化剂。
2. 载体改性复合催化剂
- 典型示例:Ce 掺杂 ZrO₂负载 Mn(Mn/Ce-ZrO₂)、介孔 SiO₂负载 Fe。
- 设计逻辑:通过 Ce、Zr 等元素掺杂增强载体的耐高温、耐溶出性能;介孔载体(如介孔 SiO₂)可增大比表面积,提升活性组分分散度,延长催化剂寿命(如 Mn/Ce-ZrO₂寿命可达 18 个月以上)。
3. 均相 - 非均相复合催化剂
- 典型示例:Fe²⁺化学键固定于介孔 SiO₂、Cu²⁺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
- 设计逻辑:将均相催化剂(如 Fe²⁺)通过化学键或离子交换固定在固体载体上,既保留均相催化的高活性,又实现催化剂高效回收,金属离子溶出量可降至 0.1mg/L 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总结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的催化剂以非均相类型为主:过渡金属氧化物因 “性价比高” 成为工业大规模应用的首选;贵金属催化剂适合高难度、高价值废水(如制药、精细化工);复合型催化剂是未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的核心方向。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废水成分(如是否含硫、氯)、处理目标(COD 去除率、毒性降低)及成本预算综合选择,确保工艺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