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中心领域,冰蓄冷技术通过 “移峰填谷” 的核心逻辑适配其高稳定性、高能耗的制冷需求,同时也受限于初期投入与系统复杂度。
数据中心对制冷系统的核心诉求是 “持续稳定、能耗可控、成本优化”,冰蓄冷技术的设计逻辑恰好与这些诉求高度契合,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 5 点:
1. 平衡电网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数据中心制冷能耗占总能耗的 25%-40%,且需 24 小时运行,传统制冷模式全天依赖电网高峰电力,用电成本高。
冰蓄冷技术通过 “夜间制冰蓄冷、白天融冰供冷” 实现 “移峰填谷”:
谷段制冰:利用夜间电网低谷电价运行制冷主机,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
峰段供冷:白天电网高峰时段,优先利用储存的冰融化释放冷量,减少或停止制冷主机运行,直接规避高峰时段的高电价。
以国内某中型数据中心为例,采用冰蓄冷后,年均制冷电费可降低 30%-45%,长期经济性显著。
2. 提升制冷系统稳定性,保障数据中心连续运行
数据中心一旦制冷中断,可能导致服务器过热宕机,造成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冰蓄冷的 “蓄冷” 特性可提供关键保障:
应急冷源:当电网突发停电、制冷主机故障或空调系统检修时,储存的冰可作为 “备用冷源”,持续为机房供冷,为应急供电启动或故障修复争取关键时间;
负荷缓冲: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常随业务波动,冰蓄冷可快速释放或储存冷量,避免制冷主机频繁启停,维持机房温度稳定在 ±1℃内。
3. 降低配电容量需求,减少基建投入
传统数据中心需按 “制冷峰值负荷 + 服务器负荷” 设计配电系统,导致配电设备选型偏大,基建成本高。
冰蓄冷技术通过 “错峰用能”,可使制冷系统的高峰电力需求转移至谷段,白天峰段仅需少量电力驱动融冰泵、风机等辅助设备,因此数据中心的总配电容量可降低 20%-30%。
4. 适配高密数据中心,缓解局部热岛问题
随着 AI、云计算发展,数据中心服务器密度从传统的 5-10kW / 机柜提升至 20-50kW / 机柜,局部区域易形成 “热岛”,传统空调难以快速降温。
冰蓄冷系统可通过 “低温供冷”,搭配近距冷却,快速带走局部高热量,避免服务器因高温降频;同时,低温供冷可减少送风量,降低风机能耗,进一步优化总 PUE。
5. 符合绿色低碳政策,助力 ESG 目标达成
当前全球数据中心均面临 “碳中和” 压力,冰蓄冷技术的低碳属性显著:
减少峰段火电依赖:电网高峰时段的电力多来自火电,谷段火电占比降低,冰蓄冷错峰用能可间接减少碳排放,据测算,1000kW 制冷需求的冰蓄冷系统年均可减少碳排放约 500-800 吨;
兼容自然冷源:冰蓄冷系统可与 “免费冷源”结合,冬季直接利用自然冷源制冰,进一步降低制冷主机运行时间,提升低碳效益。
提交您的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